| 中国金川象雄-本教文化峰会开启“嘉绒叩问象雄”历史新篇章 峰会圆满闭幕 时间:2015-7-3 10:27:28 作者:刘理科 张黎萍 访问量: 【文/刘理科 张黎萍 图/代永清】 公元2015年6月26日,西南民族大学行政会议厅,一场倍受世人关注的藏族文化盛会中国金川象雄-本教文化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国内最具权威的57名文化专家济济一堂,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才让太、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省民委副主任何晓平、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卢锋、原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温玉成、纪录片《象雄》监制林鸿、四川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牟佳、阿坝州佛教协会会长达扎活佛、金川县委书记张海清等在主席台就座。 研讨会闭幕式 藏区地方党委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各级学术机构对文化研究的激情汇成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冲天火焰,这场全国唯一由县级地方政府主办的象雄文化学术峰会干的是一件事关嘉绒藏族文化定位的历史性大事——“以嘉绒的名义叩问象雄”。会场上,一幅“知象雄而通世界之史,知本教而晓宗教之源”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会议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象雄文明和本教文化与嘉绒的历史关系。 这个6月,非比寻常。盛夏的阿坝州,恰是水草繁茂、百花齐放的美好时节。端午前后,若尔盖花湖、第一湾以及红原俄木塘花海等景区万车竞秀、游人如织;古老的羌乡茂县,正在举办气势磅礴的羌族美女节瓦尔俄足,坪头村的康养文化艺术节则迎来了首批千名养生旅客;位于草原花海黄金线上的黑水达古冰山景区,拉开了冰雪消夏的度假盛宴;九寨沟和黄龙的连接线上,3000亩薰衣草制造的浪漫让远方的来客不得不放纵疯狂;阿坝莲宝叶则、汶川三江、小金四姑娘山,各种夏季的妩媚与舒爽争相向城市中的那些刚从考场上走出的学子们暗送秋波。无疑,一场自然风光的夏季风暴在向川西北高原席卷而来。自然风光的美丽风暴和金川这场文化盛会的人文风暴交相辉映,让这个夏天的高原更显神秘和神奇。 6月27日,是专家学者们在金川实地考察象雄和本教文化遗存的重要日子。昌都寺的活佛、广法寺的堪布、独脚沟的村长、马厂村的村民们,许多人从头天晚上兴奋到第二天全天,专家们要寻找历史文化的真相,而他们,则关心专家们的研究答案。大清早,一位姓肖的农民企业家又和儿子干上仗了,因为这个儿子不顾老子的反对,硬是把家底大把大把地花在了一堆“破烂”石头上,原因是这些石块上的摩崖石刻据说是古象雄文明的重要遗迹,是本教文化在嘉绒地区传承的有力史证。但在老子看来,用大把的钱去保护和开发烂石堆不如搞点高效农业实在,毕竟老子在从事这些产业上已经赚到了万贯家财。 广法寺是嘉绒十八土司公认的文化中心,也是清乾皇帝打败地方武装后亲封的四大皇庙之一,更是象雄和本教文化在金川地区传承的核心场所。面对专家的到来,今天寺里要向大家首次全程展示最古老神奇的象雄遗俗“火供”。嘉绒地区有众多的象雄民俗和本教仪轨得以保存,但“火供”这种古老的仪式既使是见多识广的专家们,许多人也只在文献资料上有所了解。林林总总的祭物摆满了寺院大坝、青翠的树枝围成了巨大的形柱、神情庄肃的僧人们手持法器念诵起远古流传下来的经文、弥漫的桑烟连着熊熊的煨火冲天而起。眼前的一切,令在场所有人为之叹服和震撼。 同样神秘的,远不只“火供”。 历史悠久的本教寺院昌都寺,有一块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特殊石块,石块上的图案和经文一般人都不认识。熟知象雄文化的专家早在会议前就已证实,这是用古象雄文字刊刻的图文,这等于宣告,这块石块已成为了昌都寺的镇寺之宝。僧侣们迎接专家团的最高礼仪,就是拿出寺里最珍贵的宝物,同时还要献上尤为神圣的古象雄面具神舞。 东巴·辛饶弥沃是雍仲本教的创始人,其在本教中的地位等同于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和创立儒教的孔子。而在嘎达山的中心最高处,一块天然形成的人形巨石直入云霄,常年与云雾为伴,高达241米,是世界第一人工佛乐山大佛高度的三倍多。早在千年以前,这块巨石就被本教信众视为教主东巴活佛的化身,誉名东巴石佛,历经风云岁月,香火依旧鼎盛。而在东巴石佛的周围绝壁上,108处象雄岩画和本教洞修组成的悬空古庙更是世界人文遗迹的又一大奇观,被考古界赞为本教版的“敦煌”。 东女与大渡河的历史渊源尚未完全理清,但象雄“琼布”部落历史上迁徙至摩尔多神山周围的历史却有明确的文献记载。2013年,温玉成教授组织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国内最顶尖的考古专家齐聚金川华西坝,证实该琼鸟山山腰的一处古城遗迹就是古东女人在嘉绒地区建立番邦的王宫所在地。东女文化的魅力是无法阻挡的,以致于当金川研讨会结束后,仍有十余位参会专家临时更改归程计划,执意要到东女王城遗址走一趟。 象雄曾经是横贯中亚大陆的远古文明和庞大王国,公元8世纪以后,随着吐蕃王朝的兴起,象雄和本教逐渐在战败中走向没落。在无边无际的青藏高原上,吐蕃王朝放弃了本教而扶持印度传入的佛教。自此,以西藏阿里等为中心的象雄和本教文化由官方主导传承转入民间自发传承阶段,部分上师和信众不得已被迫转移到藏族的边远地区嘉绒。因这一区域远离吐蕃王朝政治和宗教中心,佛教和本教的相处更为和谐,这使得诸多古象雄和本教文化遗存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至今。 专家们在实地寻访中惊奇的发现,金川不仅有完整的本教寺院、有确凿的本教洞修和石刻遗迹、有大量古象雄民俗的流传,而且这一区域的很多人名地名,本身就是古象雄语言的音译名称。在毛日乡的深山中,一座用古象雄建筑规制修建的土司官寨保存完好;在马奈乡的村村寨寨,一种源自古老象雄文化的祭山圈圈舞演变成今天的马奈锅庄,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名鼎鼎的绰斯甲土司的相关文献和遗存中,古象雄文化的烙印清晰可见。 公元2015年6月29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金川象雄-本教文化学术研讨会闭幕了。仪式上,会议首席专家才让太教授代表与会专家发表了会议总结报告,阿坝州政府副州长杨星代表州委、州政府发表了重要讲话,东道主金川县委书记张海清则用激动之情向专家们致以了厚重的感谢。这次会议的七大成果令所有人感到振奋和欣慰,本土学者李茂老师还专门在会上再次强调了本次研讨会的核心成果,那就是象雄和本教文化与嘉绒和金川的关系。 6月30日早上,金川县委书记张海清、县政协主席张建华、常务副县长何西、宣传部长申红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红宝等在专家下榻宾馆处向即将回程的专家们送别,并敬献了黄色的哈达。宾主的脸上都洋溢着令人感动的深情和厚意,一些人甚至流下了真挚的泪水。专家们告诉主抓文化工作的副县长郑刚:“关于金川研讨会,我们有三个评价和看法。一是赞赏,金川以一县之力举办全国性文化盛会,让我们感动和敬佩;二是景仰,金川对象雄文明和本教文化的传承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许多民俗活态即使在阿里地区也难以找到了,令文化人垂青和仰慕;三是感叹,金川这次研讨会用理论联系实际、资料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十分成功,是迄今为止国内类似文化研讨中最成功的一次,特别是当地嘉绒学者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执着付出,是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至为珍贵的象雄文石刻文物 “以嘉绒的名义叩问象雄”,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时代文化强音。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强是造就国家振兴和民族强盛的先导,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嘉绒藏族将同所有藏族和各民族同胞一起,昂首面向美好的未来。 源自象雄的圈圈舞马奈锅庄 象雄-本教文化金川峰会“十类文化遗存” 实地考察 象雄-本教文化金川峰会“七大会议成果” 源自象雄的古老民俗神舞 二是关于本次研讨会重要意义及与会专家对金川县的会议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研究象雄和本教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小县城举办全国性的藏文化学术研讨会,背后反映的是金川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开始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广法寺展示源自象雄的神秘仪式火供 三是关于勒乌乡摩崖石刻群的研究结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金川县勒乌乡的摩崖石刻群是以本教文化为内容的一个修行地,在岩石上的人物全是本教历史上修行象雄大圆满的上师们的形象,唯一与佛教有关的人物白若杂纳也是以本教大师的身份出现的,这些都有明确的藏文题记作为支撑和印证。其它石刻文字均是本教常用的念诵文献。这些石刻人物、图案和文字的刻画是在公元十一世纪至十六世纪期间完成的”。 源自象雄的神秘仪式火供 四是关于佛教和本教关系的研讨意见。众多与会专家认为:“佛教传入藏区后,佛本之间虽有矛盾和对抗的史实,但总的来讲,两者相互借鉴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现今总体上和谐共存仍是不争的事实。诞生于金川的著名藏族历史人物年美·喜饶坚赞是倡导佛本兼收并蓄和和谐发展的典范,他也因此而广受历代藏族信教群众的爱戴,他为本教文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其从古至今深为本教信众所景仰和传诵”。 分布广泛的勒乌摩崖石刻 五是关于象雄和本教文化研究路径的会议意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与之前其它地方召开的象雄文化研讨会相比,此次金川会议采取了理论联系实际、史料结合考察、实物加上活态的创新研讨思路和办法,使研究更具科学性、权威性和说服力,这是本次研讨会最大的特点和亮点,也是象雄文化研究的崭新创举和有益实践。为达到上述目的,当地学者的文化保护使命和不懈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考察本教寺院昌都寺 六是关于象雄和本教文化保护需要语言文字支撑的会议意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虽然嘉绒地区是象雄文化和本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弘扬地区,但嘉绒藏族人与自己使用了一千多年的语言文字渐行渐远,不会使用母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对象雄文化和本教文化的传承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也必将影响到整个嘉绒文化的沿续,甚至影响到嘉绒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因此,加强双语教学,使藏族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的语言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母语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这样,嘉绒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 实地考察 七是关于象雄和本教文化研讨的其它课题情况。除上述研究主题外,与会学者还对象雄文化在嘉绒地区传播的历史文化原因、国内外学术界对嘉绒藏语的研究及其主要学术观点、本教发源地沃摩隆仁的时间和空间的历史定位、甘青交接藏区间的本教信仰、本教与格萨尔王传的关系、象雄后裔在嘉绒的繁衍以及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藏戏《格东特钦》的保护和传承、历史文献中辛绕弥沃的形象考释、族群记忆与文化的传承、象雄和嘉绒之间的语言关系、嘉绒石碉与本教文化的关系等专题进行的详细的研究,发表了各自独到的学术见解。 考察摩崖石刻 象雄-本教文化金川峰会“八大会后措施” 考证摩崖石刻 五是借助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大力弘扬象雄本教文化尊重自然、友善、互爱等优秀内核,引领社会风尚,进一步推动“孝德金川”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宗教和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 考察象雄石刻文物 考察本教寺院 专家学者考察中 实地考察 向专家介绍本教文化 分组研讨 语言学专家阿旺措成发言 宗教学专家尕藏嘉 格萨尔专家降边嘉措 藏学专家多尔吉 象雄传承专家李西新甲旦真活佛 藏学专家同美 丹巴扎西曲林寺学者兰卡次成 原阿坝日报总编泽旺 |